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0的文章

「殺警.弒母案」沒有他們,只有我們

  沒有他們跟我們,就只有我們 (There is no them and us,it is just us )   嘉義殺鐵警案、弒母剁頭案的判決,台灣社會充滿著躁動的氛圍,有人大肆抨擊司法判決嚴重背離民情,揭示法律無法明確的那條界線,台灣建立司法精神鑑定體制,確實有其重要性及迫切性。   讀完英國犯罪心理凱利戴恩斯的《一個司法心理學家的告白》,這位長期在英國警方偵辦重大案件中擔任諮詢的司法心理學家,將心理學的科學方法運用在司法程序中的當事人,探究其心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讀完書中她分享的 11 起個案,回頭看台灣有三大問題,包括司法心理鑑定程序未完備,避免對被害者的「異化」及檢視極端行為成因強化預防。   凱利戴恩斯認為司法鑑定不應僅以是否患有精神疾病而論斷是否免責,還會判斷因為疾病導致多少認知 ( 理性 ) 缺損,她在書中揭露曾經遭遇恐怖情人,也曾經長時間遭受到一名陌生男子的跟蹤騷擾,但是在接觸與長期遭受家暴而殺夫的犯人,或跟蹤騷擾甚至犯下殺人的犯人,不管有多強烈的感同身受,鑑定時都就針對個案鑑定,不能參雜個人的經驗與偏見。   凱利戴恩斯接受英國警方委託,可以看出其鑑定架構會有許多步驟,不只是訪談犯人,整理資料,還會去瞭解犯人過去及成長史,親友互動所形成的人格特質,犯案時又是什麼樣的壓力觸動人格特質中的危險因子,以及犯人在犯罪後如何去看待自己的犯罪行為,才是一份完整的司法心理 ( 精神 ) 鑑定報告   台灣這幾起鑑定案件,精神科醫師或許沒有參雜個人情感,但遭受責難原因在於,僅是判斷兇嫌有無罹患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疾病,報告中並未如同凱莉戴恩斯的鑑定架構,以判定兇嫌在犯行時跟之後的心理狀態,顯示台灣在此領域的訓練跟學養明顯不足,當法官僅以鑑定者所提論點而免兇嫌刑責,以致於判決結果會引發社會軒然大波。   「他們」、「我們」的二分法,是凱莉戴恩斯在這本書給讀者的另一個省思。每次遇到難以理解的犯行,多數人第一反應是「這些人究竟有什麼毛病?」,會將這些人「異化」稱為瘋子或壞人,但是對「這些人」中的某些人,反而提供了方便的標籤,可以躲在裡面,甚至合理行為,懷疑自己沒有得救的機會。   這種「異化」還常對被害人這麼做,誰誰誰因為太天真、太軟弱、太愛亂來自作自受,才會被當成攻擊目標,社會易將被害的痛苦視為另一種「病態」,

《出師表》出人意表,莫忘劉備成為主人公的原因

  我先承認當初看韓劇《出師表》,是因為主演的是曾獲選「世界最美臉蛋」的 NANA( 林珍娜 ) ,原以為這只是一部純粹看美女,輕鬆又不用大腦的消遣喜劇,但是我錯了,這部戲看不到以往總以美麗端正形象出現在戲劇的 NANA ,而是時而瘋癲時而三八可愛的 NANA ,導演用胡鬧喜劇手法,切中許多當前政治問題跟要害,大大諷刺那些看似仁義道德、心態偏差的政客。   政治中最瘋癲的不是外顯行徑,而是內在自私與慾望;不是戲劇表現浮誇,只是我們沒認清這些面具背後的真樣貌。   NANA 演的女主角具世拉,是一個非常熱心的市民,天天通過區熱線或者區熱線網站反映問題,讓負責接待的公務員苦不堪言,朴成勳演的男主角徐孔明一直恪遵公務員準時下班信念的他,因故被降級後專門處理具世拉的投訴,兩人因此有交集,也開始擦出火花。 KBS《出師表》官網   具世拉因為求職一直失利,長期待業,一次被徐孔明嘲諷乾脆去選區議員,一年上班 90 天,就能坐擁年薪韓幣 5 千萬元 ( 台幣約 130 萬元 ) ,具世拉真的參選,無意間她長期投訴紀錄的本子,被有改革理念的同選區候選人撿獲,該候選人認為具世拉比她更關心市民生活,為集中選票,該候選人退選轉支持具世拉,在其他候選人在選戰最後,都集中在大票倉選區固票,具世拉卻選擇到長期冷漠不關心,投票率低的區域拉票,最後因為「政治沙漠選區」的壓倒性勝利,贏得選舉。   我喜歡導演對具世拉的人物設定,平時熱心公共事務,看到不對就會投訴的具世拉,起初進議會並沒有政治理想,在一次區政府因長期負債連連,區議員的薪水都可能發不出,長期失業要賺錢的具世拉,在一次政府是否應該再度舉債度過危機,明知債留子孫不對,為了「顧肚子」還是投下贊成票。   但是之後一連串民眾的投訴,例如高爾夫球場不加裝網子導致求到處飛影響鄰居安全,接著遭受到不當解雇的保安大叔,沙朗洞改名事件的連署造假,到牽扯重大問題導致工人受傷的工安事故,具世拉的行為出發點都很簡單,為了弱者做該的事情。   這這部名為《出師表》的劇,具世拉的人設就是劉備,戲中小朋友講的一段話「 三國中我喜欢劉備,在失敗的戰爭中只有劉備一個人沒放棄。弱者去尋求幫助的時候,大家都說壞蛋追來,必須趕緊逃跑,只有劉備說了一起走,所以劉備才是主公 」,具世拉很多行徑其實很自私或調皮,但她從來沒有拋下所有

記者要深入「蟻窩」 讀《人蟻之家》有感

  這些年許多媒體報導新聞著重包裝,很多作家文學創作也著墨炫技,忽略了新聞採訪及寫作本質—真實及誠摯,一次、兩次可能騙的到讀者,久了失去可靠與信任,長期建立的權威隨之崩塌,難以回復。   台灣第一次出版日本作家望月諒子的作品《人蟻之家》,我喜歡她筆下的主角獨立記者多部美智子實事求是、一步一腳印親身採訪去找尋真相的態度,望月諒子透過這個記者角色深入採訪的「挖掘」,深刻探究她想要表達的社會底層問題跟社會現象,引領讀者更深層思考這些社會問題。   《人蟻之家》中有兩名女子分別在東京遭到槍殺,經過調查兩人均是性工作者,都是未婚媽媽。另一方面,一間便當工廠長期遭到恐嚇,負責人總是賠錢了事,而未報警,卻讓食髓知味的對方要求金額越來越高,甚至還牽涉到一起綁架勒贖,在多部美智子採訪追蹤下,發現兩起性工作者命案跟綁架恐嚇竟然有關連,而牽涉其中者,背後深藏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和苦痛。   牽涉其中的 3 個角色, 1 個是父親不詳、母親是賣春維生,從小靠自己做偷竊等犯罪行為養活自己跟妹妹; 1 個是父母都是醫生,一路都一帆風順還成立組織助人的男大生; 1 個是在交友網站接客,即使遭到暴力相向,仍不離開男人住所的女子。   透過多部美智子的追查,我們看的不只是事件的真相,還有作者長期對貧窮、虐兒、未成年賣淫等社會問題探討,還有食安、勞權等社會事件的深刻觀察,如同書中提到,很多犯罪只是隨處可見的小坑洞,沒人想像的到,踏穿那個洞有著諾大空間,充滿蠕動的人群,他們生活其中,自成同質而緊密的生態系,令人聯想到蟻窩。   因為自己長期從事新聞工作,對多部美智子這記者角色,投射更多情感,〝她〞提醒我們採訪的 新聞要有力量,必須深入蟻窩,探尋的不只是真相,還有這蟻窩組成的脈絡跟本質 。   《人蟻之家》對當今媒體現象做了很多的討論跟批判。例如媒體無條件停留在「犯法的人是不對的」範圍,才符合「公共道德」,被害者應該永遠都是「永遠的受害者」,也因此為了衝點閱,運用人性的同情,捏造很多事實,將被害的兩名性工作者,美化為「拼命賺錢養活孩子」、「追求音樂夢想的女孩」,實際卻是不曾育兒、渾渾噩噩的孩子。   《人蟻之家》批判很多主流媒體,哪裡報什麼就跟著報什麼,哪裡批判什麼就跟著批判   見輿論方向轉為擁護,就改為擁護,彈劾千夫所指的事物,只是所謂「站在多數人的一方,順應多數人的希望,寫下多數人想看的內容」,很多揣

紅洋裝的逆襲:看南韓女議員挑戰男權社會 

在所謂莊嚴的國會殿堂,當著西裝的中年男性議員,解開領帶及襯衫第一個鈕扣,被人稱許是「脫離權威」;為什麼一位年輕女性議員著連衣裙,卻是藐視不尊重國會?究竟穿著的人未遵守規範,還是雙重標準的偏見跟歧視?   翻攝拍賣網站 因為台灣部分媒體報導,讓不少人認識今年 27 歲的南韓國會議員柳浩貞( 류호정 )。我因為長期關注南韓相關動態,也或許因為過去自己採訪路線關係,對柳浩貞的表現一直有好感,她在國會問政重點放在勞動環境、核廢料處理、性平及性侵等議題,注意其臉書也會發現她很關心香港議題,跟黃之鋒等人甚至會有線上對話,算是南韓新生代很有理想性的國會議員。   可悲的是,柳浩貞在未當選國會議員,到上任後幾個月所做努力,這些她所努力去影響或改變的社會議題,注目程度跟話題性都不如她穿著一件連衣裙。   柳浩貞平日著西裝的打扮。柳浩貞臉書 柳浩貞 8 月 4 日身穿休閒款紅色連身裙,腳穿白色球鞋,經過國會通道被韓國媒體拍下照片,當天媒體報導下方就灌爆批評她的言論,有網友批評「穿衣服要分清楚時間與場合」、「服裝是在需要規矩的地方表達對這個聚會的尊重」,還有人說「妳是來國會收酒錢的小姐嗎?」、「把這當作酒店服務員嗎?」   一件紅色連身裙竟然遭到保守勢力撻伐追殺,說柳浩貞不尊重南韓國會神聖隆重的殿堂,也未遵照南韓國會規範,許多保守的南韓國會議員,也跟著批評柳浩貞影響不少外界對政治人物的道德觀感。   可是,韓國國會到底有沒有規範?檢視其《國會法》大概只有 25 條提到「議員必須保持議員的品味」,並未有明確規定什麼樣的服飾風格,定下什麼標準規格,批評者認為國會議員就應該要著深色西裝才算尊重這殿堂,只是用自己的視野觀點去框架規範。   由衣著與外在形象而非立法工作表現來評判一名女議員的工作是否適格,讓我想起瑞絲薇斯朋主演的電影《金法尤物》,裡面有段台詞很諷刺「作一個真正的法律學生,你應該是個男人,如果你不是一個男人,好吧,你就要最大限度地像個男人。」,柳浩貞所遭受的撻伐,跟電影裡女主角的穿著打扮一樣,說穿了只是男權社會將這些形象合理的產物,女性的職業地位在國會、司法體系存在的偏見,只是整個社會的一小塊縮影。   其實國會議員是否就一定都得穿著西裝、打領帶?看過南韓新聞台報導國會消息,很多男性議員開始不穿西裝,甚至解下領帶、不扣襯衫最上方

傲慢與偏見的「權勢性交」悲劇

前陣子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姓職員疑似遭到前長官性侵,悲憤輕生,被害家屬跟部分婦女團體上周開記者會,呼籲加重利用權勢性交的罪責,但是加重罪責有嚇阻作用嗎?如果無法扭轉司法系統鮮少不引用此法條的「偏見」,放下「傲慢」提出具體的定義釐清,真正體會被害人的苦與痛,再重的罪責也是徒然,只是讓這種悲劇一再上演。   「權勢性交罪」是指《刑法》228條「對於因親屬、監護、教養、救濟、公務或業務關係服從自己監督之人,利用權勢而姦淫或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是針對加害者與被害者有從屬上的關係及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以「不對等」的關係,讓受害者不敢反抗,因此表面上貌似合意的性行為,實屬於妨害性自主範疇的違法行為。   「權勢性交罪」是在補《刑法》221條「強制性交罪」、222條「加重強制性交罪」的不足,因為社會上太多所謂的「合意的性行為」,其實都是來自於「權威」的壓迫,很多「長」字輩的上司下屬關係,或是師生、僱傭關係,因為可能牽涉到職場前景、學業成績甚至是生計問題,導致被害人在當下無法表達明確的反抗或拒絕,在看似合意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  過去案例也可看出,權勢也能夠營造出一種讓受害者以為受到同情或是保護的情境,導致許多陷入權勢性侵的受害者,初期會因為感恩或是誤以為對方是真的很照顧人的長輩而陷入,等到加害人一再得逞,現出原形,被害人恐已深陷其中,傷害,難以復原。   因此「權勢性交罪」跟「強制性交罪」最大不同,後者是看「是否違法當事人的意願」,前者則是有無「利用權勢」,而非意願,「雙方合意性行為」下其實隱藏很多對被害人的陷阱跟「另類脅迫」。 類似新北市政府林姓職員的憾事,即使將現有刑責最重5年,提高到跟強制性交一樣的7年,除了「彰顯」此罪跟強制性交罪一樣可惡,但是對於「嚇阻」犯罪根本沒有實際幫助。   前幾年作家林奕含過世,她過去被誘姦一事,司法系統即未援引「權勢性交」判決,而以合意性交處理,司法系統對「權勢性交」的偏見盲點,導致很多像林奕含筆下的「房思琪」,只能躲在暗處,不敢訴說,也不敢揭發。   2018年監察院委員王幼玲、楊芳婉等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07到2016年這十年來,依權勢性侵定罪者僅有115件,平均每年只有15件,且被告定罪的刑期,平均只有6個月到1年。 因此,即使加重「權勢性交罪」的刑責,如果司法系統不能夠扭轉「權勢性交」定義的偏見跟盲點,也是徒

暗黑的好光明、好療育——《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原來黑影巫婆奪走的,並不是他們三個最真實的臉孔,而是他們找尋幸福的勇氣。   圖片來源: tvN 드라마 (Drama) 臉書專頁  戲劇裡,三角習題是常見元素,主角間友情、親情、愛情糾結,觀眾多數看到的是虐心,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同樣是三角習題,卻將愛情、親情糾結置在一起克服傷痛的過程,帶領觀眾看主角如何走出悲傷童年經驗,獲得治癒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不只帶來的是暖心,也療育觀眾曾經歷的傷痛與傷心。    「童話不是承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 「我願變成童話裡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童話世界在很多人眼中是美好而單純,《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不是像光良唱的「童話裡都是騙人」,而是透過女主角高文英告訴病患「童話不是承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像《醜小鴨》以前認知是「不要以貌取人,不要妄自菲薄」,但是,若站在鴨子媽媽的角度呢?養別人的孩子只是白費力氣!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以暗黑童話做為基調,幾乎每集都以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做主題,包括《藍鬍子》、《美女與野獸》、《長髮公主》都用不同觀點,並與主角現實中經歷、遭遇做呼應或對照。像《藍鬍子》談差異是否就要被歧視;,《長髮公主》該關注是被家長過度管教的暴力;,《美女與野獸》則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沒有正常與不正常,只有發現而不是偏見」  顛覆童話的作法其實呼應整部劇集的精神,精神病醫院的座右銘「沒有正常與不正常,只有發現而不是偏見」,社會上對精神病的污名化跟偏見,致使一般人對精神病缺乏適當反應,導致錯過早期治療的時間,這些年許多知名影星,不就是自身或周遭人的隱忍或漠視,最後病情加劇,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3位主角,相較於自閉症的大哥文尚泰,有「反社會人格」的女主角高文英,金秀賢主演的男主角文鋼太看似最為「正常」,卻是最具「危險」的未爆彈。 「只要我勉強擠出笑容,哥哥就會相信我是幸福的,就算是假的也無所謂,反正露出笑容並不難。」男主角文鋼太從小失去父親,母親遭到謀殺,小時候就要負起撫養自閉症的哥哥,薪水低、壓力大,還要在眾人面前強顏歡笑,當他講出這段話可以深刻感受到他承受多大壓力,多麼令人鼻酸,但高文英那句「你笑起來像小丑,眼神很悲傷,但嘴角卻是上揚的」戳破了他偽裝的面具。  一把傘、一碗炒瑪麵 嗆辣的不只味覺還

一撇一捺,並不簡單,謝謝這本書把我們當〝人〞看—小野寺史宜《人》

      「人」這個漢字,一撇一捺,看似簡單的兩劃,卻有很深的意涵,它像是走到了岔路往不同方向,又像是緊密交集不可分,仔細看這一撇一捺,也很像行走中的雙腳,走過的每一步,就是「人生」。      「人」當作小說故事主角很稀鬆平常,可是真的要寫一本書好好詮釋「人」的字義,並不容易。我很喜歡日本作家小野寺史宜的作品《人》,喜歡他透過書中主角的際遇,與他人的互動及抉擇,為「人」這個漢字做了他的各種詮釋,然後用溫暖故事傳達「人」味。         書中主角柏木聖輔17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20歲時又失去了母親,唸大學怕還不完就學貸款而休學,想找工作又遲遲無法付諸行動,故事開端的主角,就像是人生被所有悲傷事情佔據的可憐人,當身上僅剩55日圓要買店家最後一塊可樂餅,因為禮讓給不認識的老婆婆,從此人生也開始轉變。          失去雙親、家庭、學歷、金錢,其實都不是最悲慘的事,但因為這些際遇,讓柏木聖輔選擇孤身一人過生活,「孤立感」才是最可怕的,作者描述柏木聖輔前面20年的生活,能夠感受他選擇孤立的原因,但改變他命運的,是從一個善意的互動開始,在那家賣可樂餅的店,也開啟柏木與他人互動的開端。          隨著柏木聖輔的人生開始轉變,他與人互動表達方式也開始轉變,唯一不變的是他那顆良善的心,跟著故事內容看到柏木聖輔的轉變,及其生活的改變,閱讀時的心境也跟著改變,看到最後更是注入滿滿的暖意。          讀這本小說,會發現小野寺史宜心中的「人」字,不只是緊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那短短的兩劃也像是人生叉路的抉擇,那兩劃也可解讀,如同故事中每個人,有快樂也會有煩惱,人生旅途中也順境也會有逆境,也可以解讀是人會成長也會衰老,而故事主角遠房親戚會對他敲竹槓的設定,對比主角禮讓可樂餅為自己人生所做改變,人心的善與惡也會有不同的際遇轉變。                  我很喜歡這本小說的故事架構,看似很平淡地述說柏木聖輔的生活與際遇,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沒有很多刻意加入的戲劇轉折,整個作品嚴格來看也不符合故事鋪陳的起承轉合架構,但是就像小野寺史宜受訪所說「實際人生不會有起承轉合」,更貼近實際人生也讓這作品可以產生更多共鳴,我想這是此作品可獲得2019年本屋大賞第二名的原因。         過去台灣政治人物說的話裡面,最討厭的就是「我把你們當人看」,這句有很嚴重的貶抑「人格」及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