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暗黑的好光明、好療育——《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

 原來黑影巫婆奪走的,並不是他們三個最真實的臉孔,而是他們找尋幸福的勇氣。 

圖片來源:tvN 드라마(Drama) 臉書專頁


 戲劇裡,三角習題是常見元素,主角間友情、親情、愛情糾結,觀眾多數看到的是虐心,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同樣是三角習題,卻將愛情、親情糾結置在一起克服傷痛的過程,帶領觀眾看主角如何走出悲傷童年經驗,獲得治癒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不只帶來的是暖心,也療育觀眾曾經歷的傷痛與傷心。 

  「童話不是承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

「我願變成童話裡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手變成翅膀守護你」,童話世界在很多人眼中是美好而單純,《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不是像光良唱的「童話裡都是騙人」,而是透過女主角高文英告訴病患「童話不是承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像《醜小鴨》以前認知是「不要以貌取人,不要妄自菲薄」,但是,若站在鴨子媽媽的角度呢?養別人的孩子只是白費力氣!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以暗黑童話做為基調,幾乎每集都以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做主題,包括《藍鬍子》、《美女與野獸》、《長髮公主》都用不同觀點,並與主角現實中經歷、遭遇做呼應或對照。像《藍鬍子》談差異是否就要被歧視;,《長髮公主》該關注是被家長過度管教的暴力;,《美女與野獸》則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沒有正常與不正常,只有發現而不是偏見」

 顛覆童話的作法其實呼應整部劇集的精神,精神病醫院的座右銘「沒有正常與不正常,只有發現而不是偏見」,社會上對精神病的污名化跟偏見,致使一般人對精神病缺乏適當反應,導致錯過早期治療的時間,這些年許多知名影星,不就是自身或周遭人的隱忍或漠視,最後病情加劇,造成無可挽回的悲劇。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裡3位主角,相較於自閉症的大哥文尚泰,有「反社會人格」的女主角高文英,金秀賢主演的男主角文鋼太看似最為「正常」,卻是最具「危險」的未爆彈。 「只要我勉強擠出笑容,哥哥就會相信我是幸福的,就算是假的也無所謂,反正露出笑容並不難。」男主角文鋼太從小失去父親,母親遭到謀殺,小時候就要負起撫養自閉症的哥哥,薪水低、壓力大,還要在眾人面前強顏歡笑,當他講出這段話可以深刻感受到他承受多大壓力,多麼令人鼻酸,但高文英那句「你笑起來像小丑,眼神很悲傷,但嘴角卻是上揚的」戳破了他偽裝的面具。 

一把傘、一碗炒瑪麵 嗆辣的不只味覺還有情感 

 要接納彼此必須拋開成見,作法是先卸下自己偽裝的面具,要卸下偽裝面具,整部劇不斷提醒觀眾「不要忘記,要克服過去,如果你克服不了,你就只是個靈魂長不大的孩子」,但是克服何嘗容易,「越是不好的記憶,會在心中存留越久」跟著劇情看到文鋼太的回憶,睡覺時媽媽只抱著哥哥,雨中撐傘總是被遺忘落在傘外淋雨的男孩。

 前面幾集導演不斷出現那場雨中撐傘場警,讓我們跟著文鋼太以為他一直都得不到母親的愛,直到跟哥哥和女主角重回舊地吃炒瑪麵,嗆辣味覺喚醒他內心深處的滋味,在雨中是母子三人共撐那把傘,只是「越是不好的記憶,會在心中存留越久」而被自己遺忘了,一邊吃、一邊流淚,不是因為麵的嗆辣感,而是刻骨銘心的親情味道回來了。

 這部戲整體表現之所以傑出,不只是劇本、演員演技,導演運鏡讓人激賞,重溫炒辣麵後走出店家,一樣是下雨,一樣共撐把傘,媽媽雖然不在,但旁邊多了高文英幫文鋼太撐傘,看似雨過天晴的一絲陽光,不只象徵找回母子情感的聯繫,讓文鋼太感到釋懷,女主角的加入讓他們同樣是三人行,同樣也是「一家人」,彼此不再孤單。 

圖片來源:tvN 드라마(Drama) 臉書專頁



「家」對高文英來說,卻是悲傷甚至懼怕的回憶,小時候受到母親各種的情緒勒索、折磨與控制,還目睹父親將母親關入地下室,甚至殺害埋屍等過程,渴望父母親關愛的幼時階段的際遇,理解為何造就她後來的性格跟價值觀,造成她對「家」的嗤之以鼻,與人相處的自我保護機制。 


但是與文鋼太重逢相處的過程,她幫助文鋼太卸下自我保護的偽裝面具,面對展露真實性情對待她的文鋼太,還有文尚泰那最真摯不修飾對她的評論及建議,甚至與「情敵關係」的小學同學的「和解」,還有小學同學媽媽如同母親般的關懷與嘮叨,讓高文英重新對「家人」有了認識,甚至比別人更渴望「家」。 

  愛玩「一家人」梗的系列電影該好好學習 

文尚泰與文鋼太兄弟相依為命多年,當原本喜愛的作家高文英可能成為「新家人」,對自閉症者來說何其困難,他從排斥抗拒到如何學習接受新的家人,同樣令人動容,努力克服如何從閉鎖的盒子中走出,不只要學習接受新的家人,更要學習當一位哥哥,並且能諒解周邊家人們的心意。 

《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透過幽暗中悲傷的三個人,在這段愛的旅程中找到的不只是自己,也讓人相信在哪裡都不會是孤單一人,社會會有很多願意對你伸出雙手的人,家,絕對不是血緣定義,能一起扶持互相關愛就是家人,這部戲很用心深刻「一家人」定義,真的拜託《玩命關頭》若要一再玩「一家人」梗,就好好著墨。 

這部戲很暖,結尾透過三位主角的旅程,也像是回顧他們彼此療育的過程,面具男孩、空罐頭公主跟箱子叔叔,三個人最真實的臉孔不是被巫婆奪走,而是找尋自己幸福的勇氣,「想讓周圍的人感到幸福,先要讓自己變得幸福」,一直很依賴鋼太的尚泰要鋼太做自己的主人,而他自己也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這暗黑童話,最後顛覆自己的「童話」,一切相信會美好的。 

如果洗不掉痛苦的記憶,就用更美好的記憶將他覆蓋上去,對吧?

圖片來源:tvN 드라마(Drama) 臉書專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韓劇《Mouse窺探》5大韓國社會議題 變態基因、廢死、墮胎、性侵輕判、媒體嗜血

  韓劇《 Mouse 窺探》上演至今被稱為「燒腦劇」的代表作品,我認為它不只是引發動腦找真兇,而是觸發觀眾動「心」好好思考幾個社會議題的本質。 由李昇基、李熙俊主演的韓劇《 Mouse 窺探》,在網路造成熱議「到底誰是 連續殺人犯」?,這部犯罪嫌疑故事到現在演了 6 集,節奏緊湊、扣人心懸,最迷人之處是將韓國這些年幾件重大社會案件融入在劇情中,討論韓國幾個不斷爭論的議題,包括是否該廢除死刑、強姦犯再犯機率、墮胎法案以及深思人性與天生基因間是否有微妙聯繫。   社會議題1:故事靈感來自女童分屍案 犯罪基因決定一切? 《 Mouse 》的編劇是寫過《神的禮物— 14 天》、《 Black 》等劇的崔蘭,她在受訪時就有提到這部創作靈感來自 2017 年震驚韓國社會的「仁川國小女童分屍案」, 8 歲女童遭到年僅 17 歲的金姓少女誘拐回家遇害,金女不只將女童勒斃還分屍,不只將屍體分裝至垃圾袋棄屍在水塔、公共垃圾桶等地,部分屍塊還分送給女朋友。   這件案子之所以引起社會震驚,不只是未成年少女竟犯下這麼殘忍無道的犯罪,甚至毫無悔意,在鏡頭前冷漠的表情令社會嘩然,不過更令社會輿論群情激憤是,金姓少女在法庭辯駁是天生缺少了鏡像神經元,這使她沒有同情心、罪惡感,無法感知她人的痛苦,因為「基因」才會犯下這樁殘忍命案,也因此法院最終判決金女 20 年刑期,受到輿論撻伐。   崔蘭將引起社會議論的「仁川國小女童分屍案」所探討的基因問題,帶入《 Mouse 》的劇情中,設定 1995 年醫學界就得出某種「變態殺人狂」基因存在,有這基因者會成為冷漠殘酷的殺人兇手,他們殺人沒有原因,只是從中尋找快感和成就感,缺乏正常感情的這些人會從殺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並持續保持對殺人的狂熱。   社會議題2:若有變態基因 你是否支持墮胎? 編劇在這邊融入另一項韓國議論的社會議題「墮胎」,藉由當時醫學的這項研究,演出政府是否該篩查並且殺死這些帶有殺人狂基因的胎兒,帶出韓國最終因為韓國不能墮胎的倫理觀念,以及反墮胎主張的基因篩查也有 1% 錯誤機率的爭辯,最後這項議題並未實施。   不過,現實中的韓國在 2019 年 4 月該國憲法法院做出重大裁定,認為現行墮胎禁令及懲罰實施墮胎手術醫生條文,侵犯婦女自由...

透過兄弟情看文森梵谷 堅持不懈《浪擊而不沉》

  文森梵谷是偉大的畫家,他生前的畫作沒人看得起,死後作品價高到沒人買得起,生前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他,割掉自己的左耳垂,最後選擇自盡,一生遭到漠視肯定,死後卻因其戲劇性的故事,不斷被人以書籍、電影或歌曲傳頌,是世界藝術史最具代表性的悲劇天才畫家。   相較很多作品都是在消費文森梵谷戲劇性的一生,日本作家原田舞葉的小說《浪擊而不沉》以追求自己創作表現手法的文森梵谷與默默支持守護孤高畫家哥哥的西奧梵谷,兩兄弟間的情誼作為故事架構,引領讀者進入梵谷兩兄弟的內心世界,更能體會印象派在 19 世紀後半崛起面臨的畫派風暴及所處時代的畫家精神。   19 世紀末的花都巴黎,是歐洲文化的首都,吸引世界各地的文藝青年前來朝聖。《浪擊而不沉》的主要角色除了梵谷兩兄弟,還有日本畫商林忠正及其學弟加納重吉,他們都是巴黎的仰慕者,遠離家鄉來到巴黎,成為都市裡的異鄉人。   巴黎的城市徽章是一艘銀色帆船在紅色海浪上航行,「浪擊而不沉」是巴黎這座城市的座右銘,形容這座城市堅不可摧的精神。   如果塞納何不接納你,那就化作塞納河上的小舟就好了。   任憑風吹雨打,浪濤洶湧,只要風雨過後,又會恢復風平浪靜,像往常一樣波光粼粼。   所以,你只要化為小舟,靜待風雨過去就行了,縱然搖晃不穩,也絕不沉沒   這段是在書中賣不出一件作品的文森梵谷,在人生低潮時一名日本畫商林忠正告訴他的話,這「話中有畫」呈現的正是在那個時代不被肯定、不被接受,文森梵谷卻始終堅持創作繪畫的精神。   有別於許多文森梵谷的故事作品,原田舞葉更多著墨在西奧梵谷為何一直支持哥哥,也從西奧梵谷的視角,更能體會在那個世代,身為異鄉人的處境難處。   文森梵谷生前總共寫過 800 多封信件,有 600 多封是寫給西奧梵谷,他們不間斷的連繫,甚至在文森自盡想見最後一面的也是西奧,證明兄弟間的深厚情感。當文森窮困潦倒、被人嘲笑時,西奧是一直相信文森天分並支持哥哥的人,在巴黎為畫商工作的西奧,提供文森經費維持作畫,並且找機會推銷文森的畫作,對於文森來說,西奧不只是至親,更是他的知音和支柱。   但是要把哥哥的作品讓給更多人可以看見或認識,西奧要面臨老闆的質疑,...

日新戲院落幕 那些年風光一時的西門町電影院

  2020 年 9 月 9 日日新威秀電影院熄燈,原址預計改建大型複合式商場,對從小在西門町長大的我而言,感傷的不是西門町沒有「威秀」,而是一家曾象徵 70 、 80 年代西門町繁華及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老牌龍頭戲院落幕。西門町最風光時曾有 37 家戲院,如今光環褪色,只剩 7 座影城,不勝唏噓。 日新戲院落幕 老一輩的台北人要看電影,一定會來西門町:因為最新電影都在西門町撥放,才在全台其他地方上映,早期的西門町電影院的風格就是「大」,一個廳可以選擇坐在樓上或樓下,最大的是位於武昌街的台北戲院有 1800 個座位,樂聲跟新世界戲院都超過 1600 個座位,國賓、豪華、日新、萬國、新聲、中國也都約有 1500 個座位規模。   正在上映電影會稱為院線片,是因為早期發行的電影公司都會和電影院結合, 變成一個「統一品牌」排片的機制,並且會選一家代表性的電影院掛名,稱為龍頭戲院,早年龍頭戲院幾乎都西門町,記得在國片 ( 港片 ) 最興盛的時代,要看中影的電影就在中國 ( 戲院 ) 院線、邵氏在大世界、嘉禾在台北,新藝城 ( 龍祥 ) 在新世界、學者在萬國。   1985 年雷根主政的美國,電影輸出協會以 301 條款控訴案為要脅,要求台灣取消外片配額及開放外片拷貝,開啟美國電影在台灣電影市場的強勢獨佔地位,奠定以撥放外片為主的國賓戲院龍頭地位,當時設備較新的獅子林等電影院也都以放外片為主,甚至大世界與邵氏解約後也轉為撥放外片,國片 ( 港片 ) 與美片的形勢逆轉,原本經營國片的戲院也逐漸沒落。 西門町星聚點是大世界戲院舊址 記得小時候在西門町生活,最開心就是爸媽或阿姨帶著我去大世界看電影,那時年紀小坐在爸媽腿上伸長脖子看著狄龍、傅聲演的邵氏武俠電影一點都不嫌累,高中時雖然已經不住在西門町,但因為約會在西門町看場電影就是「潮」,而且最具代表的就是國賓戲院,在國賓約會看場美國電影變成是種流行。   因為美片取代國片的地位,國賓、樂聲、日新 3 家撥放外片為主的龍頭,其他大戲院為求生紛紛改建,將原本一廳樓上、樓下兩層的格局拆成兩間戲院,像是新世界、中國、大世界、豪華、台北都改為龍廳、鳳廳或是金廳、銀廳,西門町的大戲院就只剩下上述幾家撥放外片的龍頭戲院。   武昌街二段稱為電影街,是因為戲院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