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傲慢與偏見的「權勢性交」悲劇

前陣子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姓職員疑似遭到前長官性侵,悲憤輕生,被害家屬跟部分婦女團體上周開記者會,呼籲加重利用權勢性交的罪責,但是加重罪責有嚇阻作用嗎?如果無法扭轉司法系統鮮少不引用此法條的「偏見」,放下「傲慢」提出具體的定義釐清,真正體會被害人的苦與痛,再重的罪責也是徒然,只是讓這種悲劇一再上演。 

 「權勢性交罪」是指《刑法》228條「對於因親屬、監護、教養、救濟、公務或業務關係服從自己監督之人,利用權勢而姦淫或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是針對加害者與被害者有從屬上的關係及權力不對等的情況,以「不對等」的關係,讓受害者不敢反抗,因此表面上貌似合意的性行為,實屬於妨害性自主範疇的違法行為。 

 「權勢性交罪」是在補《刑法》221條「強制性交罪」、222條「加重強制性交罪」的不足,因為社會上太多所謂的「合意的性行為」,其實都是來自於「權威」的壓迫,很多「長」字輩的上司下屬關係,或是師生、僱傭關係,因為可能牽涉到職場前景、學業成績甚至是生計問題,導致被害人在當下無法表達明確的反抗或拒絕,在看似合意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

 過去案例也可看出,權勢也能夠營造出一種讓受害者以為受到同情或是保護的情境,導致許多陷入權勢性侵的受害者,初期會因為感恩或是誤以為對方是真的很照顧人的長輩而陷入,等到加害人一再得逞,現出原形,被害人恐已深陷其中,傷害,難以復原。 

 因此「權勢性交罪」跟「強制性交罪」最大不同,後者是看「是否違法當事人的意願」,前者則是有無「利用權勢」,而非意願,「雙方合意性行為」下其實隱藏很多對被害人的陷阱跟「另類脅迫」。 類似新北市政府林姓職員的憾事,即使將現有刑責最重5年,提高到跟強制性交一樣的7年,除了「彰顯」此罪跟強制性交罪一樣可惡,但是對於「嚇阻」犯罪根本沒有實際幫助。 

 前幾年作家林奕含過世,她過去被誘姦一事,司法系統即未援引「權勢性交」判決,而以合意性交處理,司法系統對「權勢性交」的偏見盲點,導致很多像林奕含筆下的「房思琪」,只能躲在暗處,不敢訴說,也不敢揭發。 

 2018年監察院委員王幼玲、楊芳婉等有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07到2016年這十年來,依權勢性侵定罪者僅有115件,平均每年只有15件,且被告定罪的刑期,平均只有6個月到1年。 因此,即使加重「權勢性交罪」的刑責,如果司法系統不能夠扭轉「權勢性交」定義的偏見跟盲點,也是徒然。 

 當然,每次跟司法界朋友聊到「權勢性交罪」,他們認為在「未違反其意願」的要件前提下,要如何進一步舉證或論斷「利用權勢或機會」,在構成要件無法很明確情況下,是這條法令無法「發揮」的原因。 

 因此比起加重「權勢性交」的罪罰,更應該是研議「利用」權勢的明確要件,否則類似情況,還是會深陷在「合意」與否,釐清「權勢性交」問題癥結不在「合意與否」,而是「權勢」,否則就用221條更重的刑期究責即可,當有法令卻定義不清,司法不敢用,被害人所受傷害永遠無法得到平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韓劇《Mouse窺探》5大韓國社會議題 變態基因、廢死、墮胎、性侵輕判、媒體嗜血

  韓劇《 Mouse 窺探》上演至今被稱為「燒腦劇」的代表作品,我認為它不只是引發動腦找真兇,而是觸發觀眾動「心」好好思考幾個社會議題的本質。 由李昇基、李熙俊主演的韓劇《 Mouse 窺探》,在網路造成熱議「到底誰是 連續殺人犯」?,這部犯罪嫌疑故事到現在演了 6 集,節奏緊湊、扣人心懸,最迷人之處是將韓國這些年幾件重大社會案件融入在劇情中,討論韓國幾個不斷爭論的議題,包括是否該廢除死刑、強姦犯再犯機率、墮胎法案以及深思人性與天生基因間是否有微妙聯繫。   社會議題1:故事靈感來自女童分屍案 犯罪基因決定一切? 《 Mouse 》的編劇是寫過《神的禮物— 14 天》、《 Black 》等劇的崔蘭,她在受訪時就有提到這部創作靈感來自 2017 年震驚韓國社會的「仁川國小女童分屍案」, 8 歲女童遭到年僅 17 歲的金姓少女誘拐回家遇害,金女不只將女童勒斃還分屍,不只將屍體分裝至垃圾袋棄屍在水塔、公共垃圾桶等地,部分屍塊還分送給女朋友。   這件案子之所以引起社會震驚,不只是未成年少女竟犯下這麼殘忍無道的犯罪,甚至毫無悔意,在鏡頭前冷漠的表情令社會嘩然,不過更令社會輿論群情激憤是,金姓少女在法庭辯駁是天生缺少了鏡像神經元,這使她沒有同情心、罪惡感,無法感知她人的痛苦,因為「基因」才會犯下這樁殘忍命案,也因此法院最終判決金女 20 年刑期,受到輿論撻伐。   崔蘭將引起社會議論的「仁川國小女童分屍案」所探討的基因問題,帶入《 Mouse 》的劇情中,設定 1995 年醫學界就得出某種「變態殺人狂」基因存在,有這基因者會成為冷漠殘酷的殺人兇手,他們殺人沒有原因,只是從中尋找快感和成就感,缺乏正常感情的這些人會從殺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並持續保持對殺人的狂熱。   社會議題2:若有變態基因 你是否支持墮胎? 編劇在這邊融入另一項韓國議論的社會議題「墮胎」,藉由當時醫學的這項研究,演出政府是否該篩查並且殺死這些帶有殺人狂基因的胎兒,帶出韓國最終因為韓國不能墮胎的倫理觀念,以及反墮胎主張的基因篩查也有 1% 錯誤機率的爭辯,最後這項議題並未實施。   不過,現實中的韓國在 2019 年 4 月該國憲法法院做出重大裁定,認為現行墮胎禁令及懲罰實施墮胎手術醫生條文,侵犯婦女自由...

日新戲院落幕 那些年風光一時的西門町電影院

  2020 年 9 月 9 日日新威秀電影院熄燈,原址預計改建大型複合式商場,對從小在西門町長大的我而言,感傷的不是西門町沒有「威秀」,而是一家曾象徵 70 、 80 年代西門町繁華及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老牌龍頭戲院落幕。西門町最風光時曾有 37 家戲院,如今光環褪色,只剩 7 座影城,不勝唏噓。 日新戲院落幕 老一輩的台北人要看電影,一定會來西門町:因為最新電影都在西門町撥放,才在全台其他地方上映,早期的西門町電影院的風格就是「大」,一個廳可以選擇坐在樓上或樓下,最大的是位於武昌街的台北戲院有 1800 個座位,樂聲跟新世界戲院都超過 1600 個座位,國賓、豪華、日新、萬國、新聲、中國也都約有 1500 個座位規模。   正在上映電影會稱為院線片,是因為早期發行的電影公司都會和電影院結合, 變成一個「統一品牌」排片的機制,並且會選一家代表性的電影院掛名,稱為龍頭戲院,早年龍頭戲院幾乎都西門町,記得在國片 ( 港片 ) 最興盛的時代,要看中影的電影就在中國 ( 戲院 ) 院線、邵氏在大世界、嘉禾在台北,新藝城 ( 龍祥 ) 在新世界、學者在萬國。   1985 年雷根主政的美國,電影輸出協會以 301 條款控訴案為要脅,要求台灣取消外片配額及開放外片拷貝,開啟美國電影在台灣電影市場的強勢獨佔地位,奠定以撥放外片為主的國賓戲院龍頭地位,當時設備較新的獅子林等電影院也都以放外片為主,甚至大世界與邵氏解約後也轉為撥放外片,國片 ( 港片 ) 與美片的形勢逆轉,原本經營國片的戲院也逐漸沒落。 西門町星聚點是大世界戲院舊址 記得小時候在西門町生活,最開心就是爸媽或阿姨帶著我去大世界看電影,那時年紀小坐在爸媽腿上伸長脖子看著狄龍、傅聲演的邵氏武俠電影一點都不嫌累,高中時雖然已經不住在西門町,但因為約會在西門町看場電影就是「潮」,而且最具代表的就是國賓戲院,在國賓約會看場美國電影變成是種流行。   因為美片取代國片的地位,國賓、樂聲、日新 3 家撥放外片為主的龍頭,其他大戲院為求生紛紛改建,將原本一廳樓上、樓下兩層的格局拆成兩間戲院,像是新世界、中國、大世界、豪華、台北都改為龍廳、鳳廳或是金廳、銀廳,西門町的大戲院就只剩下上述幾家撥放外片的龍頭戲院。   武昌街二段稱為電影街,是因為戲院最風...

為什麼你只看到王子與王子結婚呢?

教育部贈送給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優良圖書計畫,其中一本繪本《國王與國王》卻引發部分家長團體的抗議。這讓我想起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徐睿知飾演的女主角高文英對許多知名童話的重新詮釋「童話不是乘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 取自彩虹平權大平台 《醜小鴨》故事中,鴨媽媽孵出一窩鴨寶寶,有一隻長得又大又醜,大家都嫌牠難看,欺負牠,儘管有鴨媽媽的疼愛,醜小鴨還是忍不住逃離傷心地,溫暖春天來到,牠鼓起勇氣跳進池塘,看到映在水中的自己影子,是一隻潔白高貴的天鵝,最後牠回到了故鄉,幸福的生活著。 以往我們接收到的《醜小鴨》寓意, 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妄自菲薄, 醜小鴨總有一天能變天鵝,也能展翅高飛,但是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高文英提醒了我們另一個角度,從鴨子媽媽來看,醜小鴨本來就不是鴨子,是隻鵝啊, 養別人的孩子只是白費力氣而已,顧好自己的小孩就夠了 。  《小美人魚》裡人魚公主對英俊王子一見鍾情,決定用聲音換取成為人類跟王子接觸,王子也對人魚公主神魂顛倒,但王子父母早已安排其與鄰國公主的婚約,王子也誤把鄰國公主視為救命恩人結婚,傷心的小美人魚最終化成了泡沫。  過去《小美人魚》教導我們, 要懂得接受自己、愛自己,才有辦法愛人與被愛 ,但從高文英的角度,不是即使會化為泡沫永遠消失,也要至死不渝愛一個人,而是 覬覦有婚約在身的男人,當了別人的小三,才會遭到天譴 。  其他像是《美女與野獸》在高文英眼中,只是女主角愛上綁架者只是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國王的驢耳朵》不是教人做人要低調,而是在背後說閒話才不會悶出病來。  取自TVN官方臉書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老師或爸媽總是告訴我們這些經典童話懷著純真與希望,可以從故事中獲得智慧與啟發,豐富心靈,高文英的闡釋只是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沒有對與錯,卻戳破一直以來,童話要給孩子什麼啟發,只是大人的詮釋定義。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對《國王與國王》的簡介,故事內容為皇后想讓王子繼承王位,但在此之前必須先讓王子與一位公主舉行婚禮。皇后費盡心思請來了好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公主,但王子都不喜歡。直到,王子終於遇到了讓他心動、想結婚的對象,那個人竟是陪伴公主前來皇宮的公主哥哥。  有人認為書籍強調讓讀者理解「愛無界限」,理解差異後才能尊重不同,我看這本書則是認為可以提醒渴望幸福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