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0的文章

換了3個爸爸、2個媽媽、4個姓氏,這孩子很幸福—《接棒家族》

  瀨尾麻衣子獲得 2019 年本屋大賞的小說《接棒家族》,原名是《そして、バトンは渡された》 ( 然後,被交付了指揮棒 ) ,出版社為中文版命名《接棒家族》,不知是否要讓人聯想到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同樣圍繞在家庭情感,同樣探討什麼是家?什麼是家人? 家庭的存在,除了生活功能上的意義,更重要是情感上的連結;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以溫暖又殘酷的方式,詮釋那些父母「選擇」的子女,雖是偷來的,家人連結因牽絆更加強烈;瀨尾麻衣子則用溫柔詼諧方式,不用偷,父母「選擇」的不是子女,而是當父母的資格,沒有血緣、沒有牽絆,情感連結同樣濃烈。   一個女孩優子,活到 17 歲已經換過 3 個爸爸、 2 個媽媽,共換過 4 個姓氏,從水戶優子、田中優子、泉之源優子到森宮優子,家庭型態改變 7 次,如果只看《接棒家族》這本書的簡介,會覺得書中主角一定是個現代版「阿信」,歷經悲慘際遇的女孩,在家中被冷落、被虐待,在學校還會被歧視、遭霸凌,未來人生一片黯淡。   優子所經歷替換的父母,其實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喪親、再婚又離婚的循環過程,可是這個「拖油瓶」的際遇不太一樣,生父並沒有死亡,繼母卻願意獨自照顧她,後來繼母改嫁卻又跟人跑了,兩個繼父將優子如同親生女兒對待,《接棒家族》用反其道而行的情節,透過優子的視角詮釋那些個性有明顯差異的父母們,以不同方式表達對女兒同樣濃烈的愛。   優子的生母在其不到 3 歲時就病逝,生父在其小學時再婚,有了第二任母親,生父因工作關係要外派海外,優子選擇和父親離婚的繼母留在日本,之後繼母再婚,優子有了第二任父親,繼母 3 年後又再婚,優子又有了第三任父親,繼母後又選擇離家,獨留優子和第三任父親一起生活。   「我的所謂苦頭很不起眼,而且也不值得說嘴,我需要一些更戲劇化的不幸……」,書中優子開玩笑地談起自己更換父母歷程的心情,還鼓吹第三任父親要娶「惡毒的後母」,讓讀者少了那種印象中 ( 或期待中 ) 主角可能會遭遇的悲傷和痛苦,卻更能從優子 ( 子女 ) 的角度,體會換新爸爸、新媽媽的緊張感,還有好不容易產生感情的家人,卻要分開時的不捨與難過。   小說以優子的視角看她的父母們,繼母、繼父的個性與形象,相較於生父、生母是更加立體跟強烈,繼母梨花時髦年輕貌美、個性外放,第一任繼父泉之源威嚴內斂但是個濫好人,第二

為什麼你只看到王子與王子結婚呢?

教育部贈送給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優良圖書計畫,其中一本繪本《國王與國王》卻引發部分家長團體的抗議。這讓我想起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徐睿知飾演的女主角高文英對許多知名童話的重新詮釋「童話不是乘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 取自彩虹平權大平台 《醜小鴨》故事中,鴨媽媽孵出一窩鴨寶寶,有一隻長得又大又醜,大家都嫌牠難看,欺負牠,儘管有鴨媽媽的疼愛,醜小鴨還是忍不住逃離傷心地,溫暖春天來到,牠鼓起勇氣跳進池塘,看到映在水中的自己影子,是一隻潔白高貴的天鵝,最後牠回到了故鄉,幸福的生活著。 以往我們接收到的《醜小鴨》寓意, 不要以貌取人,也不要妄自菲薄, 醜小鴨總有一天能變天鵝,也能展翅高飛,但是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高文英提醒了我們另一個角度,從鴨子媽媽來看,醜小鴨本來就不是鴨子,是隻鵝啊, 養別人的孩子只是白費力氣而已,顧好自己的小孩就夠了 。  《小美人魚》裡人魚公主對英俊王子一見鍾情,決定用聲音換取成為人類跟王子接觸,王子也對人魚公主神魂顛倒,但王子父母早已安排其與鄰國公主的婚約,王子也誤把鄰國公主視為救命恩人結婚,傷心的小美人魚最終化成了泡沫。  過去《小美人魚》教導我們, 要懂得接受自己、愛自己,才有辦法愛人與被愛 ,但從高文英的角度,不是即使會化為泡沫永遠消失,也要至死不渝愛一個人,而是 覬覦有婚約在身的男人,當了別人的小三,才會遭到天譴 。  其他像是《美女與野獸》在高文英眼中,只是女主角愛上綁架者只是患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國王的驢耳朵》不是教人做人要低調,而是在背後說閒話才不會悶出病來。  取自TVN官方臉書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老師或爸媽總是告訴我們這些經典童話懷著純真與希望,可以從故事中獲得智慧與啟發,豐富心靈,高文英的闡釋只是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沒有對與錯,卻戳破一直以來,童話要給孩子什麼啟發,只是大人的詮釋定義。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對《國王與國王》的簡介,故事內容為皇后想讓王子繼承王位,但在此之前必須先讓王子與一位公主舉行婚禮。皇后費盡心思請來了好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公主,但王子都不喜歡。直到,王子終於遇到了讓他心動、想結婚的對象,那個人竟是陪伴公主前來皇宮的公主哥哥。  有人認為書籍強調讓讀者理解「愛無界限」,理解差異後才能尊重不同,我看這本書則是認為可以提醒渴望幸福的每一個人,愛不能夠勉強,也不是控制,才能讓愛更美好。   反對

日新戲院落幕 那些年風光一時的西門町電影院

  2020 年 9 月 9 日日新威秀電影院熄燈,原址預計改建大型複合式商場,對從小在西門町長大的我而言,感傷的不是西門町沒有「威秀」,而是一家曾象徵 70 、 80 年代西門町繁華及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老牌龍頭戲院落幕。西門町最風光時曾有 37 家戲院,如今光環褪色,只剩 7 座影城,不勝唏噓。 日新戲院落幕 老一輩的台北人要看電影,一定會來西門町:因為最新電影都在西門町撥放,才在全台其他地方上映,早期的西門町電影院的風格就是「大」,一個廳可以選擇坐在樓上或樓下,最大的是位於武昌街的台北戲院有 1800 個座位,樂聲跟新世界戲院都超過 1600 個座位,國賓、豪華、日新、萬國、新聲、中國也都約有 1500 個座位規模。   正在上映電影會稱為院線片,是因為早期發行的電影公司都會和電影院結合, 變成一個「統一品牌」排片的機制,並且會選一家代表性的電影院掛名,稱為龍頭戲院,早年龍頭戲院幾乎都西門町,記得在國片 ( 港片 ) 最興盛的時代,要看中影的電影就在中國 ( 戲院 ) 院線、邵氏在大世界、嘉禾在台北,新藝城 ( 龍祥 ) 在新世界、學者在萬國。   1985 年雷根主政的美國,電影輸出協會以 301 條款控訴案為要脅,要求台灣取消外片配額及開放外片拷貝,開啟美國電影在台灣電影市場的強勢獨佔地位,奠定以撥放外片為主的國賓戲院龍頭地位,當時設備較新的獅子林等電影院也都以放外片為主,甚至大世界與邵氏解約後也轉為撥放外片,國片 ( 港片 ) 與美片的形勢逆轉,原本經營國片的戲院也逐漸沒落。 西門町星聚點是大世界戲院舊址 記得小時候在西門町生活,最開心就是爸媽或阿姨帶著我去大世界看電影,那時年紀小坐在爸媽腿上伸長脖子看著狄龍、傅聲演的邵氏武俠電影一點都不嫌累,高中時雖然已經不住在西門町,但因為約會在西門町看場電影就是「潮」,而且最具代表的就是國賓戲院,在國賓約會看場美國電影變成是種流行。   因為美片取代國片的地位,國賓、樂聲、日新 3 家撥放外片為主的龍頭,其他大戲院為求生紛紛改建,將原本一廳樓上、樓下兩層的格局拆成兩間戲院,像是新世界、中國、大世界、豪華、台北都改為龍廳、鳳廳或是金廳、銀廳,西門町的大戲院就只剩下上述幾家撥放外片的龍頭戲院。   武昌街二段稱為電影街,是因為戲院最風光時期有豪華、日新、台北、樂聲、大新、皇后、碧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