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記者要深入「蟻窩」 讀《人蟻之家》有感

 

這些年許多媒體報導新聞著重包裝,很多作家文學創作也著墨炫技,忽略了新聞採訪及寫作本質—真實及誠摯,一次、兩次可能騙的到讀者,久了失去可靠與信任,長期建立的權威隨之崩塌,難以回復。

 

台灣第一次出版日本作家望月諒子的作品《人蟻之家》,我喜歡她筆下的主角獨立記者多部美智子實事求是、一步一腳印親身採訪去找尋真相的態度,望月諒子透過這個記者角色深入採訪的「挖掘」,深刻探究她想要表達的社會底層問題跟社會現象,引領讀者更深層思考這些社會問題。

 

《人蟻之家》中有兩名女子分別在東京遭到槍殺,經過調查兩人均是性工作者,都是未婚媽媽。另一方面,一間便當工廠長期遭到恐嚇,負責人總是賠錢了事,而未報警,卻讓食髓知味的對方要求金額越來越高,甚至還牽涉到一起綁架勒贖,在多部美智子採訪追蹤下,發現兩起性工作者命案跟綁架恐嚇竟然有關連,而牽涉其中者,背後深藏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和苦痛。

 

牽涉其中的3個角色,1個是父親不詳、母親是賣春維生,從小靠自己做偷竊等犯罪行為養活自己跟妹妹;1個是父母都是醫生,一路都一帆風順還成立組織助人的男大生;1個是在交友網站接客,即使遭到暴力相向,仍不離開男人住所的女子。

 

透過多部美智子的追查,我們看的不只是事件的真相,還有作者長期對貧窮、虐兒、未成年賣淫等社會問題探討,還有食安、勞權等社會事件的深刻觀察,如同書中提到,很多犯罪只是隨處可見的小坑洞,沒人想像的到,踏穿那個洞有著諾大空間,充滿蠕動的人群,他們生活其中,自成同質而緊密的生態系,令人聯想到蟻窩。

 

因為自己長期從事新聞工作,對多部美智子這記者角色,投射更多情感,〝她〞提醒我們採訪的新聞要有力量,必須深入蟻窩,探尋的不只是真相,還有這蟻窩組成的脈絡跟本質

 

《人蟻之家》對當今媒體現象做了很多的討論跟批判。例如媒體無條件停留在「犯法的人是不對的」範圍,才符合「公共道德」,被害者應該永遠都是「永遠的受害者」,也因此為了衝點閱,運用人性的同情,捏造很多事實,將被害的兩名性工作者,美化為「拼命賺錢養活孩子」、「追求音樂夢想的女孩」,實際卻是不曾育兒、渾渾噩噩的孩子。

 

《人蟻之家》批判很多主流媒體,哪裡報什麼就跟著報什麼,哪裡批判什麼就跟著批判  見輿論方向轉為擁護,就改為擁護,彈劾千夫所指的事物,只是所謂「站在多數人的一方,順應多數人的希望,寫下多數人想看的內容」,很多揣測捏造,只是在消費情緒。

 

媒體只是要讓讀者或觀眾,暫時沉浸在一個新聞事件的氣氛當中,只是想要追尋次刺激而已,而媒體則只是負責往觀眾腦中灌酒,當新聞熱潮過去以後就遺忘,本質不是挖掘問題根源,虛假敷衍賺取同情只為點閱。

 

現在報紙賣不出去,人們不再閱讀的問題,不只是記者,這時代對所有與鉛字有關的人,都是難熬的寒冬,我一直很感慨,究竟是媒體報導不吸引讀者,或是喪失原有媒體該扮演的角色,才會逐漸跟讀者的距離越來越遠。

 

記者在新聞事件裡潛伏,需要嗅覺與耐性,才能在混雜的氣味中,分辨出本體散發出的氣味。可惜的是,現實中木部美智子這樣不帶揣測與妄想,紮紮實實的採訪、找線索,始終不受主流媒體歡迎,很期待未來有一本像支持木部美智子的雜誌《前鋒》出現在台灣,真的也能因為報導迴響一樣熱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韓劇《Mouse窺探》5大韓國社會議題 變態基因、廢死、墮胎、性侵輕判、媒體嗜血

  韓劇《 Mouse 窺探》上演至今被稱為「燒腦劇」的代表作品,我認為它不只是引發動腦找真兇,而是觸發觀眾動「心」好好思考幾個社會議題的本質。 由李昇基、李熙俊主演的韓劇《 Mouse 窺探》,在網路造成熱議「到底誰是 連續殺人犯」?,這部犯罪嫌疑故事到現在演了 6 集,節奏緊湊、扣人心懸,最迷人之處是將韓國這些年幾件重大社會案件融入在劇情中,討論韓國幾個不斷爭論的議題,包括是否該廢除死刑、強姦犯再犯機率、墮胎法案以及深思人性與天生基因間是否有微妙聯繫。   社會議題1:故事靈感來自女童分屍案 犯罪基因決定一切? 《 Mouse 》的編劇是寫過《神的禮物— 14 天》、《 Black 》等劇的崔蘭,她在受訪時就有提到這部創作靈感來自 2017 年震驚韓國社會的「仁川國小女童分屍案」, 8 歲女童遭到年僅 17 歲的金姓少女誘拐回家遇害,金女不只將女童勒斃還分屍,不只將屍體分裝至垃圾袋棄屍在水塔、公共垃圾桶等地,部分屍塊還分送給女朋友。   這件案子之所以引起社會震驚,不只是未成年少女竟犯下這麼殘忍無道的犯罪,甚至毫無悔意,在鏡頭前冷漠的表情令社會嘩然,不過更令社會輿論群情激憤是,金姓少女在法庭辯駁是天生缺少了鏡像神經元,這使她沒有同情心、罪惡感,無法感知她人的痛苦,因為「基因」才會犯下這樁殘忍命案,也因此法院最終判決金女 20 年刑期,受到輿論撻伐。   崔蘭將引起社會議論的「仁川國小女童分屍案」所探討的基因問題,帶入《 Mouse 》的劇情中,設定 1995 年醫學界就得出某種「變態殺人狂」基因存在,有這基因者會成為冷漠殘酷的殺人兇手,他們殺人沒有原因,只是從中尋找快感和成就感,缺乏正常感情的這些人會從殺人的過程中獲得滿足,並持續保持對殺人的狂熱。   社會議題2:若有變態基因 你是否支持墮胎? 編劇在這邊融入另一項韓國議論的社會議題「墮胎」,藉由當時醫學的這項研究,演出政府是否該篩查並且殺死這些帶有殺人狂基因的胎兒,帶出韓國最終因為韓國不能墮胎的倫理觀念,以及反墮胎主張的基因篩查也有 1% 錯誤機率的爭辯,最後這項議題並未實施。   不過,現實中的韓國在 2019 年 4 月該國憲法法院做出重大裁定,認為現行墮胎禁令及懲罰實施墮胎手術醫生條文,侵犯婦女自由...

透過兄弟情看文森梵谷 堅持不懈《浪擊而不沉》

  文森梵谷是偉大的畫家,他生前的畫作沒人看得起,死後作品價高到沒人買得起,生前飽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他,割掉自己的左耳垂,最後選擇自盡,一生遭到漠視肯定,死後卻因其戲劇性的故事,不斷被人以書籍、電影或歌曲傳頌,是世界藝術史最具代表性的悲劇天才畫家。   相較很多作品都是在消費文森梵谷戲劇性的一生,日本作家原田舞葉的小說《浪擊而不沉》以追求自己創作表現手法的文森梵谷與默默支持守護孤高畫家哥哥的西奧梵谷,兩兄弟間的情誼作為故事架構,引領讀者進入梵谷兩兄弟的內心世界,更能體會印象派在 19 世紀後半崛起面臨的畫派風暴及所處時代的畫家精神。   19 世紀末的花都巴黎,是歐洲文化的首都,吸引世界各地的文藝青年前來朝聖。《浪擊而不沉》的主要角色除了梵谷兩兄弟,還有日本畫商林忠正及其學弟加納重吉,他們都是巴黎的仰慕者,遠離家鄉來到巴黎,成為都市裡的異鄉人。   巴黎的城市徽章是一艘銀色帆船在紅色海浪上航行,「浪擊而不沉」是巴黎這座城市的座右銘,形容這座城市堅不可摧的精神。   如果塞納何不接納你,那就化作塞納河上的小舟就好了。   任憑風吹雨打,浪濤洶湧,只要風雨過後,又會恢復風平浪靜,像往常一樣波光粼粼。   所以,你只要化為小舟,靜待風雨過去就行了,縱然搖晃不穩,也絕不沉沒   這段是在書中賣不出一件作品的文森梵谷,在人生低潮時一名日本畫商林忠正告訴他的話,這「話中有畫」呈現的正是在那個時代不被肯定、不被接受,文森梵谷卻始終堅持創作繪畫的精神。   有別於許多文森梵谷的故事作品,原田舞葉更多著墨在西奧梵谷為何一直支持哥哥,也從西奧梵谷的視角,更能體會在那個世代,身為異鄉人的處境難處。   文森梵谷生前總共寫過 800 多封信件,有 600 多封是寫給西奧梵谷,他們不間斷的連繫,甚至在文森自盡想見最後一面的也是西奧,證明兄弟間的深厚情感。當文森窮困潦倒、被人嘲笑時,西奧是一直相信文森天分並支持哥哥的人,在巴黎為畫商工作的西奧,提供文森經費維持作畫,並且找機會推銷文森的畫作,對於文森來說,西奧不只是至親,更是他的知音和支柱。   但是要把哥哥的作品讓給更多人可以看見或認識,西奧要面臨老闆的質疑,...

日新戲院落幕 那些年風光一時的西門町電影院

  2020 年 9 月 9 日日新威秀電影院熄燈,原址預計改建大型複合式商場,對從小在西門町長大的我而言,感傷的不是西門町沒有「威秀」,而是一家曾象徵 70 、 80 年代西門町繁華及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老牌龍頭戲院落幕。西門町最風光時曾有 37 家戲院,如今光環褪色,只剩 7 座影城,不勝唏噓。 日新戲院落幕 老一輩的台北人要看電影,一定會來西門町:因為最新電影都在西門町撥放,才在全台其他地方上映,早期的西門町電影院的風格就是「大」,一個廳可以選擇坐在樓上或樓下,最大的是位於武昌街的台北戲院有 1800 個座位,樂聲跟新世界戲院都超過 1600 個座位,國賓、豪華、日新、萬國、新聲、中國也都約有 1500 個座位規模。   正在上映電影會稱為院線片,是因為早期發行的電影公司都會和電影院結合, 變成一個「統一品牌」排片的機制,並且會選一家代表性的電影院掛名,稱為龍頭戲院,早年龍頭戲院幾乎都西門町,記得在國片 ( 港片 ) 最興盛的時代,要看中影的電影就在中國 ( 戲院 ) 院線、邵氏在大世界、嘉禾在台北,新藝城 ( 龍祥 ) 在新世界、學者在萬國。   1985 年雷根主政的美國,電影輸出協會以 301 條款控訴案為要脅,要求台灣取消外片配額及開放外片拷貝,開啟美國電影在台灣電影市場的強勢獨佔地位,奠定以撥放外片為主的國賓戲院龍頭地位,當時設備較新的獅子林等電影院也都以放外片為主,甚至大世界與邵氏解約後也轉為撥放外片,國片 ( 港片 ) 與美片的形勢逆轉,原本經營國片的戲院也逐漸沒落。 西門町星聚點是大世界戲院舊址 記得小時候在西門町生活,最開心就是爸媽或阿姨帶著我去大世界看電影,那時年紀小坐在爸媽腿上伸長脖子看著狄龍、傅聲演的邵氏武俠電影一點都不嫌累,高中時雖然已經不住在西門町,但因為約會在西門町看場電影就是「潮」,而且最具代表的就是國賓戲院,在國賓約會看場美國電影變成是種流行。   因為美片取代國片的地位,國賓、樂聲、日新 3 家撥放外片為主的龍頭,其他大戲院為求生紛紛改建,將原本一廳樓上、樓下兩層的格局拆成兩間戲院,像是新世界、中國、大世界、豪華、台北都改為龍廳、鳳廳或是金廳、銀廳,西門町的大戲院就只剩下上述幾家撥放外片的龍頭戲院。   武昌街二段稱為電影街,是因為戲院最風...